内浮盘生产技术规格书
一、 概述 内浮盘装置,包括内浮盘装置的密封。厂家应根据内浮盘装置规格书中的参数,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并提供良好的服务。 铝制内浮盘订货技术条件: 操作介质: 操作压力:常压 操作温度:℃操作介质密度: Kg/ m3 操作介质闪点:柴油≥55℃ 周转油量: m3/d(柴油) 罐壁对接 罐壁内径为φ31160mm(15000 m3 ),φ44150mm(30000 m3 ) 罐壁高度mm
二、 设计标准及规范: 2. 1、铝制内浮盘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包括浮盘罐的现场密封性试验及充水试验)须遵循下列标准规范的最新版本要求。 API650《钢制焊接油罐》附录H部分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41-200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 SH3046-93《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 GB13348《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2. 2、所有制造铝浮盘加工件采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主要材料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板材》 GB/T3190-1996《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份》GB/T6892-2000《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 GB/T4437.2-2003《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 HG/T2809-96《浮顶罐软密封装置橡胶》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T3098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三、技术要求 3.1、内浮盘采用正六边形放射结构,浮筒采用六边形结构镶嵌在主副梁之间, ,内浮顶的设计浮力应不小于其自重的2 倍与密封与罐壁间的摩擦力之和。在支撑状态和漂浮状态下,内浮盘上任何部位应能承受不小于2.2kN 的集中活载荷。浮力元件结构采用卷板焊接结构。 3.2内浮顶的浮力元件应满足气密性要求。浮力元件本身及浮力元件与其他部分的连接结构应能承受最大进液时产生的汽液冲击。任何两个浮筒泄漏后,内浮顶应仍能漂浮在液面上且不产生附加危害。 3.3内浮顶外周边缘板、浮顶支柱及浮顶上的所有开口接管,应至少高出液面150mm,浸入储液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 3.4内浮顶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互相电气连通,并通过罐壁与罐外部接地件相连。静电导出线与固定盘相连时,不得少于2 组,且应均匀分布。选择导线应考虑强度、挠性、电阻、耐腐蚀性、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3.5 支柱、导向装置等穿过浮盘时,应加设可靠的密封通过装置。 3.6内浮顶应设置固定浮盘支柱。当内浮盘处于最低支撑高度时,浮盘及其以下附件不得互相碰撞;当浮盘处于最大设计液位高度时,支柱不应与固定盘相碰撞。 3.7支柱高度1.8m,支柱下端安装防护垫,保护罐底防腐层。防护垫用料不应污染储存介质。支柱不允许有对接焊缝。 3.8 内浮顶外缘与罐壁的环形间隙处,应设置一次泡沫密封。密封装置应能补偿±100mm 环向间隙尺寸偏差,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密封材料应满足耐温、耐磨、耐腐蚀、阻燃、抗渗透、抗老化等性能要求。 密封带的环向接头应粘结牢靠,无渗漏。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5mm。
3.8.1囊式密封橡胶带物理机械性能产品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1 扯断强度 ≥8.0MP a 2 扯断伸长率 ≥300% 3 脆性温度 ≤-15℃ 4 硬 度(邵尔A)度 60±5 5 热空气老化性能变化率(扯断强度) ≤25% 6 耐介质量变化率 ≤30% 7 阿克隆磨耗 ≤ 1.0cm3/1.61Km 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序号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1 扯断强度 经向 ≥32KN/m 纬向 ≥32KN/m 2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着强度 ≥1.6KN/m 3 透水性(10kPa×2h) 不透水 4 接头扯断强力 ≥32KN/m 5 表面电阻Ω ≤ 30*108 3.8.2弹性元件(聚氨酯软泡沫塑料)应满足GB10802-89的规定,具有如下性能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指 标 1 表面密度 ≥30Kg/m3 2 压缩负荷(压缩50%) 25±5g/cm3 3 拉伸强度 ≥100Kpa 4 伸长率 ≥150% 5 75%压缩永久变形 ≤10.0% 6 回弹率 ≥35% 3.9 浮盘上应装设自动通气阀,其数量和流通面积应按收发油时的最大流量确定。当浮盘处于支撑状态时,通气阀应能自动开启;当浮盘处于漂浮状态时,通气阀应能自动关闭,并应密封良好。
上一条: 内浮顶罐浮盘落底的危险性分析
下一条: 不锈钢内浮盘的材质与储存介质有关系吗